您是否曾經面臨至親離去的痛苦?
久病、意外、爭執… 等等,種種無可預期的理由。
電視新聞常常播放著災難造成的離別,留下來的人肝腸寸斷般嘶吼,
難道,表現真情的方式只有一種嗎?
外婆二年前,因為突然失去意識,從家中樓梯間摔落,頭部破了洞,血流不止。
在醫院手術室搶救當下,媽媽自責地失控哭泣,癱軟地抱著我,瞬間母女角色顛倒,
媽媽像一名慌亂無章的小女孩,姊姊與我成了女戰士,擋在媽媽前面協助處理瑣碎雜事。
最後驚險拉回外婆的生命,伴隨著是難捱的後遺症與久病造成外婆鬱鬱寡歡。
近二年,媽媽幾乎寸步不離的守候著外婆,堆疊出深厚的回憶份量,
我擔心未來外婆歸於塵土,媽媽能否堅強面對。
■ 莊子 – 鼓盆而歌
日前與家母聊天時提到:媽媽,為什麼人離開了要哭?
我難過,但是,不覺得要表現痛苦,才足以呈現內心的捨不得。
媽媽回應道:這不就是類似莊子曾經發表的言論嗎?
今天早上聽到張曼娟女士與趙少康先生在廣播節目中聊起莊子。
莊子在妻子過世的時候,盤起雙腿,手持木棍,有節奏地敲打面前的瓦盆,同時引吭高歌。
當時前往弔念的好友 – 惠子,看見這一幕,十分不解,
於是詢問莊子:為什麼你都不悲傷,還有心情唱歌?
莊子表示,我會難過、哭泣,但是,當我瞭解到這是生命從零到有的 life cycle,
如同春夏秋冬般的正常,人最終都將歸於塵土,那麼我又何必哭哭啼啼呢?
做到像莊子般豁達頗難,人跟人之間產生連結,七情六慾使我們享受快樂,折騰相隨。
但是,我們盡量做到好不好?開心是一天,悲傷也是一天,
離開的人不會捨得我們糾結。
歷經生活的鍛鍊,更應以開闊的心情去接受任何去留。
Note.
莊子(約前 369 年 – 前 286 年)名周,戰國人,與孟子同期。
著名思想家,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,老子思想的繼承者與發展者。